12月1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副厅长黄新波介绍全省推动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将启动“强芯工程”以促进全省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将陕西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强省和国家重要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陕西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上具有显著优势。首先,该省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自20世纪60年代起,陕西就开始布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经过6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覆盖了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系统的全产业链。其次,省内的龙头企业如三星、美光等外资企业,以及本土的奕斯伟、紫光国芯等,都在半导体产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示范和带动效应。最后,陕西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与半导体产业紧密相关的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领域,在陕西有11所高校提供硕士及以上层次的教育,在校研究生人数达10万,从事半导体产业的专业人才超过6万,为该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根据公开信息,陕西省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拥有多家知名企业,包括克瑞斯半导体、紫光国芯、芯派电子、亚成微、华泰半导体,以及中颖电子、芯瞳、华芯微半导体、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和紫光同芯等公司的分支机构。
最近,陕西省一个投资额达45亿元的8英寸晶圆项目有了新的进展。11月17日,芯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8英寸特色工艺半导体项目举行了钢结构首吊仪式。这个项目预计总投资45亿元,月产能达到5万片,计划在年底前封顶,并在明年正式投产。该项目的完成将填补西北地区在8英寸芯片生产线方面的空白,推动高端功率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国产化替代,弥补陕西省在芯片制造业的不足,并提升陕西省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力和集聚效应。未来,陕西电子芯业时代还计划加快建设一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以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高端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陕西省拥有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三星半导体(中国)、鼎矽时代半导体、西安泰仕半导体设备、西安爱尔半导体制造等企业;而在封装领域,则有骊山微电子、西谷微电子、威世半导体(西安)、美光半导体(西安)、华天科技(西安)、力成半导体(西安)、西安集芯微电子等企业。
此外,陕西省也将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视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今年4月,陕西省发布了《陕西省培育千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计划重点突破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工艺技术与核心产品,打通晶体材料高效生长、器件设计制造等关键环节,构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的协同发展新模式,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的千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创新集群。
陕西省在推进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下一步发展中,将聚焦五大关键方向:
1.增强烧结业实力:陕西省将致力于提高烧结业的专业水平,并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领导地位的设计公司。
2.8英寸特色工艺线建设:目前正在规划龙腾半导体的特色工艺生产线,旨在弥补晶圆制造领域的不足。
3.提升封装测试能力:陕西省将大力推动封装测试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后摩尔时代,将重点发展高密度封装和三维集成封装技术。
4.材料与设备发展:利用省内的科研优势,陕西省将大力发展12英寸硅片的全工艺生产线,以加强材料和设备领域的竞争力。
5.产业链生态构建:陕西省将强化产业链的生态建设,整合政府、产业和学术界的资源,针对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攻关,以促进产业的整体发展。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新波指出,陕西省在集成电路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首先,产业链存在不足,尤其是在晶圆制造环节,缺乏本地的生产制造企业。其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未达预期。尽管陕西正在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三项改革”政策,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11研究所、631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本地成果转化率仍然较低。第三,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目前高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依然不足。
公开信息显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陕西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平台和动力源,它激发了省内的创新资源潜力,吸引了外部资源,有效释放了创新活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项改革”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解决了科教资源与经济发展融合中的难点和堵点。